语文历来为高考第一门,在开考约一个小时后,已认真做过一遍试题的北京市西城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陈天敏老师和该组的徐晓春老师对这份试题做了简单分析。这两位老师今年都带高三。
他们认为,难度适中、稳中有变是今年语文试题的总的特点。今年语文高考试题的命题原则完全遵从《教学大纲》与《高考说明》,与此同时,在题型、知识范围与学生能力的考查及难度程度等方面变化不大,题量也比较适中。
具体的变化如下:第一卷(选择题)中的第一大题每题的分数由原来的2分或3分全调整为2分。考查文化文学常识的题和找句意语意的题由过去的一道增加为两道,看上去题量有所增加,但考查内容并没有改变,而且第1、2小题即考查字音、字形的题难度有所降低。现代文阅读按以往惯例一般分为两部分:科技文阅读和社科文阅读,有变化的是在科技文阅读里,学生答题时需要阅读的区域相对缩小,这样相应降低难度。此外,社科文阅读今年一反常态,是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报秋》,这道题对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做了较为充分的考查,对散文的写作内容、表现手法、意境、写作技巧等都有所涉及,这道题看起来不太难,但要做准确完整不太容易。
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要求较高是今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又一特点。如文言文阅读中出现“金首领”一句,要求解释“首领”一词,若学生对课文《五人墓碑记》中这个词的意义有所回忆,答这题应该不成问题。答案是“首级、头颅”而非别的。说明这份题课内与课外知识结合得好,要求学生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那些关起门来死读书的学生越来越面临挑战,如“山西假酒案”、“北大百年校庆”、“足球队员转会”等,很难想象一个不关心时事的学生会全部答对。
语文试题中占60分的重头戏是作文。今年的作文照例是一大一小(分别为20分、40分)两个题目。小作文是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这个片断。陈、徐二位老师认为此题符合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有联想与想象能力的规定。且已提供了开头与结尾,使学生在想象时不至于不着边际,而且场面日常化,学生也有得写。但要在短短200字内写出彩来也并不十分容易,这就要求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与对细节的描绘能力较高较强。至于大作文,陈老师认为每年高考的大作文题不脱离这样两个范围:一是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二是引导学生如何看待社会问题的。今年的作文题——关于“学生自己心理承受力”的认识显然属于前一种。尽管试题中给出的两个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和“战胜脆弱”带有“议论文”的轻微导向,但在作文要求中对文体没有严格限制。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几种表达方式可任意选用一种或几种,这样宽松的环境是以往不曾有过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在熟悉文体方面的特长,放开手脚写出满意的文章。